传感器检测

2023-03-15  |  来源:互联网 58浏览
摘要:0传感器传感器(英文名称:transducer/sensor)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传感器的存在和发展,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让物体慢慢变
目录

传感器检测报告如何办理?测试哪些项目呢?检测费用价格是多少呢?下面小编为您解答。百检也可依据相应传感器检测标准或者根据您的需求设计检测方案。做检测,上百检!我们只做真实检测。

检测周期

一般3-15个工作日,可加急。

检测方式

可寄样检测、目测检测、见证试验、现场检测等。

检测费用

具体根据传感器检测检测数量和项目而定。详情请咨询在线客服。

检测产品

0传感器简介

传感器(英文名称:transducer/sensor)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传感器的存在和发展,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让物体慢慢变得活了起来。通常根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类。

1传感器定义

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下的定义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数学函数法则)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认为,传感器的存在和发展,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让物体慢慢变得活了起来。”

“传感器”在新韦式大词典中定义为:“从一个系统接受功率,通常以另一种形式将功率送到第二个系统中的器件”。

2传感器主要作用

人们为了从外界获取信息,必须借助于感觉器官。

传感器汇总图片精选(6张)

而单靠人们自身的感觉器官,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以及生产活动中它们的功能就远远不够了。为适应这种情况,就需要传感器。因此可以说,传感器是人类五官的延长,又称之为电五官。

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世界开始进入信息时代。在利用信息的过程中,**要解决的就是要获取准确可靠的信息,而传感器是获取自然和生产领域中信息的主要途径与手段。

在现代工业生产尤其是自动化生产过程中,要用各种传感器来监视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参数,使设备工作在正常状态或较佳状态,并使产品达到较好的质量。因此可以说,没有众多的优良的传感器,现代化生产也就失去了基础。

在基础学科研究中,传感器更具有突出的地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了许多新领域:例如在宏观上要观察上千光年的茫茫宇宙,微观上要观察小到fm的粒子世界,纵向上要观察长达数十万年的天体演化,短到 s的瞬间反应。此外,还出现了对深化物质认识、开拓新能源、新材料等具有重要作用的各种*端技术研究,如超高温、超低温、超高压、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弱磁场等等。显然,要获取大量人类感官无法直接获取的信息,没有相适应的传感器是不可能的。许多基础科学研究的障碍,**就在于对象信息的获取存在困难,而一些新机理和高灵敏度的检测传感器的出现,往往会导致该领域内的突破。一些传感器的发展,往往是一些边缘学科开发的先驱。

传感器早已渗透到诸如工业生产、宇宙开发、海洋探测、环境保护、资源调查、医学诊断、生物工程、甚至文物保护等等*其之泛的领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茫茫的太空,到浩瀚的海洋,以至各种复杂的工程系统,几乎每一个现代化项目,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传感器。

由此可见,传感器技术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这一领域的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传感器技术将会出现一个飞跃,达到与其重要地位相称的新水平。

3传感器主要特点

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更新换代,而且还可能建立新型工业,从而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微型化是建立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基础上的,已成功应用在硅器件上做成硅压力传感器。

4传感器传感器的组成

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变换电路和辅助电源四部分组成,如图1 所示。

图1 传感器的组成

敏感元件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有确定关系的物理量信号;转换元件将敏感元件输出的物理量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变换电路负责对转换元件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放大调制;转换元件和变换电路一般还需要辅助电源供电。

5传感器主要功能

常将传感器的功能与人类5大感觉器官相比拟:

光敏传感器——视觉

声敏传感器——听觉

气敏传感器——嗅觉

化学传感器——味觉

压敏、温敏、

传感器(图1)

流体传感器——触觉

敏感元件的分类:

物理类,基于力、热、光、电、磁和声等物理效应。

化学类,基于化学反应的原理。

生物类,基于酶、抗体、和激素等分子识别功能。

通常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可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类(还有人曾将敏感元件分46类)。

6传感器常见种类

7传感器主要分类

8传感器主要特性

9传感器选型原则

要进行—个具体的测量工作,**要考虑采用何种原理的传感器,这需要分析多方面的因素之后才能确定。因为,即使是测量同一物理量,也有多种原理的传感器可供选用,哪一种原理的传感器更为合适,则需要根据被测量的特点和传感器的使用条件考虑以下一些具体问题:量程的大小;被测位置对传感器体积的要求;测量方式为接触式还是非接触式;信号的引出方法,有线或是非接触测量;传感器的来源,国产还是进口,价格能否承受,还是自行研制。

在考虑上述问题之后就能确定选用何种类型的传感器,然后再考虑传感器的具体性能指标。

10传感器常用术语

  1. 传感器

    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有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1. 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

    2. 转换元件指传感器中能较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是与传输和(或)测量的电信号部分。

    3. 当输出为规定的标准信号时,则称为变送器。

  2. 测量范围

    在允许误差限内被测量值的范围。

  3. 量程

    测量范围上限值和下限值的代数差。

  4. 精确度

    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与真值间的一致程度。

  5. 重复性

    在所有下述条件下,对同一被测的量进行多次连续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 相同测量方法

    • 相同观测者

    • 相同测量仪器

    • 相同地点

    • 相同使用条件

    • 在短时期内的重复。

    • 分辨力

      传感器在规定测量范围内可能检测出的被测量的较小变化量。

    • 阈值

      能使传感器输出端产生可测变化量的被测量的较小变化量。

    • 零位

      使输出的**值为较小的状态,例如平衡状态。

    • 激励

      为使传感器正常工作而施加的外部能量(电压或电流)。

    • 较大激励

      在市内条件下,能够施加到传感器上的激励电压或电流的较大值。

    • 输入阻抗

      在输出端短路时,传感器输入端测得的阻抗。

    • 输出

      有传感器产生的与外加被测量成函数关系的电量。

    • 输出阻抗

      在输入端短路时,传感器输出端测得的阻抗。

    • 零点输出

      在室内条件下,所加被测量为零时传感器的输出。

    • 滞后

      在规定的范围内,当被测量值增加和减少时,输出中出现的较大差值。

    • 迟后

      输出信号变化相对于输入信号变化的时间延迟。

    • 漂移

      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传感器输出中有与被测量无关的不需要的变化量。

    • 零点漂移

      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及室内条件下零点输出时的变化。

    • 灵敏度

      传感器输出量的增量与相应的输入量增量之比。

    • 灵敏度漂移

      由于灵敏度的变化而引起的校准曲线斜率的变化。

    • 热灵敏度漂移

      由于灵敏度的变化而引起的灵敏度漂移。

    • 热零点漂移

      由于周围温度变化而引起的零点漂移。

    • 线性度

      校准曲线与某一规定直线一致的程度。

    • 非线性度

      校准曲线与某一规定直线偏离的程度。

    • 长期稳定性

      传感器在规定的时间内仍能保持不超过允许误差的能力。

    • 固有频率

      在无阻力时,传感器的自由(不加外力)振荡频率。

    • 响应

      输出时被测量变化的特性。

    • 补偿温度范围

      使传感器保持量程和规定*限内的零平衡所补偿的温度范围。

    • 蠕变

      当被测量机器多有环境条件保持恒定时,在规定时间内输出量的变化。

    • 绝缘电阻

      如无其他规定,指在室温条件下施加规定的直流电压时,从传感器规定绝缘部分之间测得的电阻值。

11传感器环境影响

环境给传感器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温环境对传感器造成涂覆材料熔化、焊点开化、弹性体内应力发生结构变化等问题。对于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传感器常采用耐高温传感器;另外,必须加有隔热、水冷或气冷等装置。

  2. 粉尘、潮湿对传感器造成短路的影响。在此环境条件下应选用密闭性很高的传感器。不同的传感器其密封的方式是不同的,其密闭性存在着很大差异。

    常见的密封有密封胶充填或涂覆;橡胶垫机械紧固密封;焊接(氩弧焊、等离子束焊)和抽真空充氮密封。

    从密封效果来看,焊接密封为较佳,充填涂覆密封胶为较差。对于室内干净、干燥环境下工作的传感器,可选择涂胶密封的传感器,而对于一些在潮湿、粉尘性较高的环境下工作的传感器,应选择膜片热套密封或膜片焊接密封、抽真空充氮的传感器。

  3. 在腐蚀性较高的环境下,如潮湿、酸性对传感器造成弹性体受损或产生短路等影响,应选择外表面进行过喷塑或不锈钢外罩,抗腐蚀性能好且密闭性好的传感器。

  4. 电磁场对传感器输出紊乱信号的影响。在此情况下,应对传感器的屏蔽性进行严格检查,看其是否具有良好的抗电磁能力。

  5. 易燃、易爆不仅对传感器造成彻底性的损害,而且还给其它设备和人身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在易燃、易爆环境下工作的传感器对防爆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易燃、易爆环境下必须选用防爆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的密封外罩不仅要考虑其密闭性,还要考虑到防爆强度,以及电缆线引出头的防水、防潮、防爆性等。

12传感器选择使用

对传感器数量和量程的选择:

传感器数量的选择是根据电子衡器的用途、秤体需要支撑的点数(支撑点数应根据使秤体几何重心和实际重心重合的原则而确定)而定。一般来说,秤体有几个支撑点就选用几只传感器,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秤体如电子吊钩秤就只能采用一个传感器,一些机电结合秤就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选用传感器的个数。

传感器量程的选择可依据秤的较大称量值、选用传感器的个数、秤体的自重、可能产生的较大偏载及动载等因素综合评价来确定。一般来说,传感器的量程越接近分配到每个传感器的载荷,其称量的准确度就越高。但在实际使用时,由于加在传感器上的载荷除被称物体外,还存在秤体自重、皮重、偏载及振动冲击等载荷,因此选用传感器量程时,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保证传感器的安全和寿命。

传感器量程的计算公式是在充分考虑到影响秤体的各个因素后,经过大量的实验而确定的。

公式如下:

  • C=K-0K-1K-2K-3(Wmax+W)/N

  • C—单个传感器的额定量程

  • W—秤体自重

  • Wmax—被称物体净重的较大值

  • N—秤体所采用支撑点的数量

  • K-0—保险系数,一般取值在1.2~1.3之间

  • K-1—冲击系数

  • K-2—秤体的重心偏移系数

  • K-3—风压系数

    根据经验,一般应使传感器工作在其30%~70%量程内,但对于一些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冲击力的衡器,如动态轨道衡、动态汽车衡、钢材秤等,在选用传感器时,一般要扩大其量程,使传感器工作在其量程的20%~30%之内,使传感器的称量储备量增大,以保证传感器的使用安全和寿命。

    要考虑各种类型传感器的适用范围:

    传感器的准确度等级包括传感器的非线形、蠕变、蠕变恢复、滞后、重复性、灵敏度等技术指标。在选用传感器的时候,不要单纯追求高等级的传感器,而既要考虑满足电子秤的准确度要求,又要考虑其成本。

    对传感器等级的选择必须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1. 满足仪表输入的要求。称重显示仪表是对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经过放大、A/D转换等处理之后显示称量结果的。因此,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必须大于或等于仪表要求的输入信号大小,即将传感器的输出灵敏度代人传感器和仪表的匹配公式,计算结果须大于或等于仪表要求的输入灵敏度。

    2. 满足整台电子秤准确度的要求。一台电子秤主要是由秤体、传感器、仪表三部分组成,在对传感器准确度选择的时候,应使传感器的准确度略高于理论计算值,因为理论往往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如秤体的强度差一点,仪表的性能不是很好、秤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等因素都直接影响到秤的准确度要求,因此要从各方面提高要求,又要考虑经济效益,确保达到目的。

    13传感器国家标准

    与传感器相关的现行国家标准

    GB/T 14479-1993 传感器图用图形符号

    GB/T 15478-1995 压力传感器性能试验方法

    GB/T 15768-1995 电容式湿敏元件与湿度传感器总规范

    GB/T 15865-1995 摄像机(PAL/SECAM/NTSC)测量方法第1部分:非广播单传感器摄像机

    GB/T 13823.17-1996 振动与冲击传感器的校准方法声灵敏度测试

    GB/T 18459-2001 传感器主要静态性能指标计算方法

    GB/T 18806-2002 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总规范

    GB/T 18858.2-2002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控制器-设备接口(CDI) 第2部分:执行器传感器接口(AS-i)

    GB/T 18901.1-2002 光纤传感器第1部分:总规范

    GB/T 19801-2005 无损检测声发射检测声发射传感器的二级校准

    GB/T 7665-2005 传感器通用术语

    GB/T 7666-2005 传感器命名法及代号

    GB/T 11349.1-2006 振动与冲击机械导纳的试验确定第1部分:基本定义与传感器

    GB/T 20521-2006 半导体器件第14-1部分: 半导体传感器-总则和分类

    GB/T 14048.15-2006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5-6部分:控制电路电器和开关元件-接近传感器和开关放大器的DC接口(NAMUR)

    GB/T 20522-2006 半导体器件第14-3部分: 半导体传感器-压力传感器

    GB/T 20485.11-2006 振动与冲击传感器校准方法第11部分:激光干涉法振动**校准

    GB/T 20339-2006 农业拖拉机和机械固定在拖拉机上的传感器联接装置技术规范

    GB/T 20485.21-2007 振动与冲击传感器校准方法第21部分:振动比较法校准

    GB/T 20485.13-2007 振动与冲击传感器校准方法第13部分: 激光干涉法冲击**校准

    GB/T 13606-2007 土工试验仪器岩土工程仪器振弦式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

    GB/T 21529-2008 塑料薄膜和薄片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电解传感器法

    GB/T 20485.1-2008 振动与冲击传感器校准方法第1部分: 基本概念

    GB/T 20485.12-2008 振动与冲击传感器校准方法第12部分:互易法振动**校准

    GB/T 20485.22-2008 振动与冲击传感器校准方法第22部分:冲击比较法校准

    GB/T 7551-2008 称重传感器

    GB 4793.2-2008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2部分:电工测量和试验用手持和手操电流传感器的特殊要求

    GB/T 13823.20-2008 振动与冲击传感器校准方法加速度计谐振测试通用方法

    GB/T 13823.19-2008 振动与冲击传感器的校准方法地球重力法校准

    GB/T 25110.1-2010 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工业应用中的分布式安装第1部分:传感器和执行器

    GB/T 20485.15-2010 振动与冲击传感器校准方法第15部分:激光干涉法角振动**校准

    GB/T 26807-2011 硅压阻式动态压力传感器

    GB/T 20485.31-2011 振动与冲击传感器的校准方法第31部分:横向振动灵敏度测试

    GB/T 13823.4-1992 振动与冲击传感器的校准方法磁灵敏度测试

    GB/T 13823.5-1992 振动与冲击传感器的校准方法安装力矩灵敏度测试

    GB/T 13823.6-1992 振动与冲击传感器的校准方法基座应变灵敏度测试

    GB/T 13823.8-1994 振动与冲击传感器的校准方法横向振动灵敏度测试

    GB/T 13823.9-1994 振动与冲击传感器的校准方法横向冲击灵敏度测试

    GB/T 13823.12-1995 振动与冲击传感器的校准方法安装在钢块上的无阻尼加速度计共振频率测试

    GB/T 13823.14-1995 振动与冲击传感器的校准方法离心机法一次校准

    GB/T 13823.15-1995 振动与冲击传感器的校准方法瞬变温度灵敏度测试法

    GB/T 13823.16-1995 振动与冲击传感器的校准方法温度响应比较测试法

    GB/T 13866-1992 振动与冲击测量描述惯性式传感器特性的规定

    14传感器技术特点

    中国传感器产业正处于由传统型向新型传感器发展的关键阶段,它体现了新型传感器向微型化、多功能化、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和网络化发展的总趋势。传感器技术历经了多年的发展,其技术的发展大体可分三代:

    **代是结构型传感器,它利用结构参量变化来感受和转化信号。

    第二代是上70年代发展起来的固体型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由半导体、电介质、磁性材料等固体元件构成,是利用材料某些特性制成。如:利用热电效应、霍尔效应、光敏效应,分别制成热电偶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光敏传感器。

    第三代传感器是以后刚刚发展起来的智能型传感器,是微型计算机技术与检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使传感器具有一定的人工智能。

    传感器技术及产业特点

    传感器技术及其产业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基础、应用两头依附;技术、投资两个密集;产品、产业两大分散。

    基础、应用两头依附

    基础依附,是指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依附于敏感机理、敏感材料、工艺设备和计测技术这四块基石。敏感机理千差万别,敏感材料多种多样,工艺设备各不相同,计测技术大相径庭,没有上述四块基石的支撑,传感器技术难以为继。

    应用依附是指传感器技术基本上属于应用技术,其市场开发多依赖于检测装置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高附加效益并形成现实市场。也即发展传感器技术要以市场为导向,实行需求牵引。

    技术、投资两个密集

    技术密集是指传感器在研制和制造过程中技术的多样性、边缘性、综合性和技艺性。它是多种高技术的集合产物。由于技术密集也自然要求人才密集。

    投资密集是指研究开发和生产某一种传感器产品要求一定的投资强度,尤其是在工程化研究以及建立规模经济生产线时,更要求较大的投资。

    产品、产业两大分散

    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两大分散是指传感器产品门类品种繁多(共10大类、42小类近6000个品种),其应用渗透到各个产业部门,它的发展既有各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又强烈地依赖于各产业的支撑作用。只有按照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才能实现传感器产业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15传感器参考资料


    1.传感器.仪器仪表世界网.2013-01-03[引用日期2013-02-23]
    2.WENGLOR传感器.福州法拉第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引用日期2013-03-27]
    3.24GHz频段短距离车载雷达设备使用频率规划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引用日期2014-01-21]
    4.真空度传感器的特点及用途.中国传感器交易网.2012-05-15[引用日期2012-08-12]
    5.传感器的主要作用及工作原理.电气自动化技术网.2011-06-08[引用日期2012-07-28]
    6.传感器选型六大基本原则.中国测控网[引用日期2013-03-15]
    7.传感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引用日期2012-08-28]

    检测流程

    检测流程

    以上传感器检测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百检为您提供一站式的检测服务,包括:食品、环境、医疗、建材、电子、化工、汽车、家居、母婴、玩具、箱包、水质、化妆品、纺织品、日化品、农产品等。更多检测问题请咨询在线客服。